近日,桦南县人民法院向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发出文旅司法建议书,并赠送“文旅集章”,该建议书及“文化铸品”主题赠礼收获文旅部门高度赞誉,成为法院以法治护航文旅发展的生动注脚。
“这份司法建议针对性很强,为持续推动大美桦南文旅融合发展、做好地方红色文旅工作提供了法“智”新思路……”
“土龙一枪惊倭胆,七星英烈征雪山,铁龙长烟啸林海,三江腹地白鹳还,今人小酌桂荏酒,遥思赤心红满山。这六枚‘文旅集章’颇具趣味性和人文性,巧借红色人文主题浓缩赋能,吸引游客在集章过程中,主动了解当地人文历史,让游客与本地文旅缔结更深层次的情感连接……”
桦南县人民法院紧扣省、市、县关于旅发大会的战略部署,锚定省高院“文化铸品”十项建设目标,深度践行市中院“文化兴院、文化强院”工作理念,以“法毓桦南”普法品牌为强劲引擎,充分发挥司法职能,以法治之力为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保驾护航,已然成为推动地方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法治护盾。
一、创新司法服务模式,打造文旅权益保障“快车道”。创新推出“文旅+调处・齐解忧”模式,选取森工百年小火车旅游区作为首个试点,逐步拓展司法服务覆盖面,通过挂牌运营激活旅游区法律咨询“亮牌”效应。甄选整合2名资深法官与3名文旅行业骨干,组建专业化调解团队,采取“5+2”“白加黑”全天候在线服务模式,重点覆盖当地各大“红色景区”。该模式运行以来,累计为游客及旅游行业市场主体提供涉旅游服务纠纷咨询超200人次,接通率及服务满意度均达到95%以上。同时,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解纷体系,在各景区设立“司法服务角”,依托“龙法和”云法庭微信小程序实现旅游纠纷“当即立案、当即调解、当即审理”,线上线下累计调处“小矛盾”“微纠纷”40余件次,平均调处周期缩短至2.3天,纠纷化解效率同比提升60%以上,每年拟累计为超2万名来桦游客提供“舒心游”法“智”护航服务。
二、整合普法宣传资源,筑牢文旅市场规范“防火墙”。秉持“文旅+普法・同服务”理念,充分整合乡镇村屯网格管理机构、基层政法单位资源,以“四所一庭一中心”为基础,以社区、乡村“法官工作站”为延伸,联合乡贤骨干、基层干部、基层网格员等群体,建立由30余名“行家里手”组成的“安心旅”普法队伍,构建全域覆盖的常态化普法网络。累计开展8场典型案例剖析会、4场法律知识讲座,覆盖景区企业30余家、旅行社10余个,累计解答游客问询近1000人次;第七届黑龙江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筹备以来,推出“同迎旅发·法治护航”系列活动,发放普法宣传手册1000余份,普法足迹遍布景区周边商家住户5000人次以上,各景区涉旅游总投诉量、文旅市场违规经营行为同比均大幅减少,文旅市场秩序愈发井然。
三、深化部门协同联动,构建文旅产业发展“共同体”。立足司法职能,积极推动“文旅+保障・共亮相”工作模式,联合市场监管、公安、司法、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等6个部门组建跨领域法“智”护航“风景线”专业团队,建立纠纷预警、执法衔接机制,对辖区15个重点文旅项目开展全流程法律跟踪服务。通过3轮次风险研判会议,排查化解5个法律风险点,从源头防范项目建设中的法律隐患。有力推动桦南县文旅产业稳步向“IP经济”转型升级。此外,桦南法院“法毓桦南”司法品牌策划组全体成员,深刻践行黑龙江法院“文化铸品”十项建设任务目标要求,群策群力,集思广益,特别设计并订制了以本地特色文旅项目为主题的“文旅集章”六枚,将桦南独特的文化旅游元素巧妙融入其中,旨在增添文旅活动的趣味性与互动性,以新颖形式传播桦南文旅魅力。目前,该组“文旅集章”已赠予文旅局,为桦南文旅产业发展注入全新法“智”活力。
“山水有约,法治同行”。法治是优化营商环境的稳固基石,更是推动文旅产业发展的坚实保障。桦南县人民法院将坚持依法履职、协同创新,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高品质文化和旅游消费需求的新期待、新要求,以更高站位、更实举措,助推文体旅融合“出圈”“出彩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