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布《关于表彰全省法院先进集体、先进个人暨全省优秀法院、优秀法庭和优秀法官的决定》,桦南县人民法院土龙山人民法庭获评“全省优秀法庭”称号。
近年来,土龙山人民法庭坚持“一要二统三抓实”工作思路,以“三争”晋先为工作总抓手,积极落实“四化四解四到位”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要求,在政治建设、矛盾化解、法治宣传、为民服务等领域精准发力,在乡土间绘就基层治理新“枫”景,为新时代司法实践写下生动注脚。
一、党建领航耕主业
土龙山人民法庭始终将党的领导作为法庭建设的根本遵循,把党建引领贯穿工作全过程、各方面,严格落实“从政治上看、从法治上办”要求。依托“五牢记 五融合”党建体系,深挖本土红色资源,以“党小组建在审判团队上”为组织架构,推动革命精神与司法实践深度融合,打造“徽映初心”党建品牌。秉持“群众需求在哪,司法服务就延伸到哪”理念,设立党员先锋岗、组建“法润乡村”党员志愿服务队,畅通涉“三农”、乡村振兴、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司法绿色通道,借助数字化建设打造“线上解忧服务站”;同步推进“枫桥式人民法庭”创建,建成党建文化室与红色文化长廊,让红色基因融入司法为民各环节。围绕“最公正、最讲理、最满意”目标,以“如我在诉”意识优化“一站式”服务,推广要素式诉讼文书,案件平均审理周期压缩至47.92天;以“库网融合”统一裁判规则,同类型案件适用率超98%,创新“唠家常式调解”化解90%一般性纠纷。累计开展巡回审判6次、普法宣讲20余场,服务群众超200人次,诉讼服务满意度99.5%,法官释法答疑满意率100%。
二、多元解纷定纷争
土龙山人民法庭牢固树立“双赢多赢共赢”“案结事了政通人和”司法理念,精准回应群众诉求,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、一次性化解。立足审判职能,依托“龙法和”云法庭“灵、快、好、省”优势,引导当事人以调解方式解纷;深化与“一村一法官”机制衔接,通过配置解纷二维码、委派线上联络员,构建“调解+司法”协同模式,兼顾传统调解亲和力与司法权威性,提升解纷效率。构建“四化四解四到位”非诉解纷格局,出台《桦南县人民法院与综治中心纠纷化解机制》,年初至今线上化解纠纷176件、协同化解矛盾90余件。拓展解纷路径,在横岱山红色景区设立巡回调解服务点,实现“纠纷不出景点”;开展“送法进景区”10余场,发放旅游维权手册200余份,护航县域文旅产业。“龙法和”云法庭平台年初至今提供咨询23次、法官线上指导200余次、远程调解25件次,实现司法服务“一键就到”“码上就办”;景区调解员依托该平台协助文书送达、调查取证,形成1+1>2协同效应。
三、强化防纠建机制
土龙山人民法庭以习近平总书记“抓前端、治未病”重要指示为指引,坚持预防为主,推动矛盾纠纷止于萌芽、化于未诉、归于无讼。深挖本土“能人资源”,联合人大代表、乡贤骨干、基层干部组建69人调解员队伍,挂牌“人大顺心调解室”及55个村级调解组织,将司法服务延伸至“家门口”,实现矛盾早发现、早介入、早化解。今年以来排查化解纠纷51件,预防群体性事件4起,维护基层和谐。定期开展“法律明白人”培训,融合乡规民约、移风易俗与普法工作,助力基层法治建设;强化裁判文书释法说理,制定《判后答疑工作办法》《法律风险和治理风险预案》,与司法所建立“恶性事件”双向预警机制。常态化开展走访调研、判后回访,印制200余册法律援助指引手册;针对基层治理热点难点提出司法建议,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。打造2个“无讼村屯”示范样板,带动辖区案件量同比下降43.4%。